close

『烏鬼,番國名,紅毛奴也,其人遍體純黑』, 現存於鎮北坊北華街巷內的三級古蹟-烏鬼井有著令人不寒而慄的名稱,仔細探究其淵源-原來烏鬼就是黑奴,通常被用來開闢荒地或當奴隸使用,身份非常卑賤低微,台南烏鬼井便是荷蘭人命黑奴們所開鑿而做為飲用的井。時至今日造訪後才知原因,原來並非坊間流傳的鄉野靈異傳奇。

▲穿梭在鎮北坊羊腸文化街道中,不妨循著不是很清楚的指標造訪烏鬼井,古稱大銃街的自強街,兩旁多是老舊的屋舍見證這裡兩百多年的歷史。

烏鬼井創建於明永曆年間,位於當時府治的鎮北坊,水源豐盛又因鄰近府城南北通衢的大街,往來船隻與附近居民飲用,十分熱鬧,如今早已加蓋封井不再取用。


▲分不清是否早已不住人,分的清早已廢棄的取水器。


▲府城是台灣最早被開發的地方,因而有著最迷人的古街巷弄,看這門聯就是要貼在這種木造門旁才有懷舊思古的感受。


▲這裡以前可是人來船往的要地,如今風華散去,徒留回憶。


▲何時鎮北坊風華能夠再現呢?


日據時期,烏鬼井被填塞湮滅,使用行為至此中斷,民國44年經由台南市文獻委員會挖掘加以修復,昔日居民常取井水食用、做豆腐,後來因為使用自來水,逐漸不再取用烏鬼井水,至今井水已幾乎完全無人使用。


下竹園岡,蜿蜒入燕潭,再俯吻而下,
而汨汨,而潺潺,成四米寬腰身一條昂首擺尾的蜈蚣,
活靈靈地孕印荷鄭清先民踏實了「過坑仔街」的履痕,
交會那奔向水仔尾澎湃翻湧脈動,潤澤了鎮北坊濃郁風華。
~~以上資料取自台南市政府~~

▲鎮北坊是以十字街向北發展的街區,以嘉慶年間「續修台灣縣誌」的城池圖看來,單就行政部門,台灣縣署、鎮總署、左營、城守營、中營縣倉、省倉,幾乎可算是軍事基地區。而街道名稱也產生了總爺街(今為崇安街)、大銃街(今為自強街)等較為剛毅的街名。


▲下次有機會在去鎮北坊好好的紀錄,接下來繼續前往驚喜展覽不斷的台灣文學館,原來裡頭還有一艘小巧的拼板舟,以繩索繞出海浪的蹤跡,後頭的紅磚搭配的一點也不突兀。


▲很多蘭嶼的文物特色展覽。


▲蘭嶼..很想造訪的一個地方!


▲細看拼板舟的船尾船身圖騰。


▲出航,台灣!


▲一幅動人感人的男人。


▲認真的蘭嶼男人。


▲展示的浮球,很有畫面的一張照片。


▲讓我想起日本將軍所穿的盔甲。


▲海浪的記憶,蘭嶼人的辛勤。


▲文學館旁很多小朋友正在參與做16歲的活動,每個人努力的抄著答案。


▲文學館後方正在展示921地震文學影像展覽,八八風災過後的情景彷彿歷歷在目,為這群災後重生的每個人加油!


▲這部是921紀錄片-生命,當初我也有去電影院觀看,當時去電影看的人幾乎無一不掉眼淚。


▲來不及說出的話就用在活出生命的精彩吧!


▲過去&現在,悲歡離合,樂天知命,迎接挑戰。


▲館內有電視每天免費播放著921記錄片,我看過生命,很感人!


▲殘痛的回憶,努力的奮起,台灣加油。


▲災民作主,加油!


▲繼續轉往開隆宮做16歲的場景,這是位於開隆宮對街巷子內的一間餐廳,呼啦嗚嘶,旁邊是邊疆燒烤。


▲住在這間房子的每個人都需要有飛簷走壁的武功,否則這等階梯看了令人不寒而慄。


▲有趣的月下乞巧會。


▲一定要走一下七夕橋,為自己討一個好姻緣。


▲我是好人,呵呵!我知道我知道.....................


▲這女生聽從媽媽的指示遵循禮俗。


▲做16歲在台南是一個很重要的習俗。


▲此時正需要風調雨順。


▲廟內廟外的隨拍。


▲開隆宮很有歷史,也叫七娘媽廟,也是俗稱七仙女,根據傳統民間信仰,七娘媽是庇佑嬰孩至十六歲成人的神祇,因此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皆會舉辦十六歲成年禮。


▲希望在廟宇與教會的祈福下,台灣真正的國泰民安。


▲準備參與做16歲的男生,在成年禮舉行的前夕,宮中七娘媽軟身神像皆會經過隆重的淨身及換衣,七夕當日父母親將帶領滿十六歲的孩子前往答謝七娘媽的保佑,是相當盛大的宗教文化活動。


▲穿越神桌下面,可能代表永遠平安吧,小女孩愉悅的表情!


▲開隆宮外很有感覺的一張圖片。

延伸閱讀:
遊藝於琴鍵&快門之間 - 2009府城成年禮(開隆宮篇)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chopinvalse/18353507
遊藝於琴鍵&快門之間 - 2009府城成年禮-做十六歲(狀元遊街)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chopinvalse/18354414

帶回屬於自己的故事:
喜歡騎著單車穿越這些古老街道,遙想著繁華歷史,下次也許我該帶著一本台南古蹟簡介,一步一腳印的好好緬懷研究,才不會每次都是回到家後才開始猛查資料,希望大家會喜歡這篇小品台南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