↑我們攻頂成功囉,看我的模樣像不像已經累翻了,但其實我是在搞笑啦!
標高1406公尺馬拉邦山,山頂有1等三角點和1等衛星控制點,屬A級山岳。
如果叫我用兩句話形容馬拉邦山步道,那我想下面這描述很恰如其份:
『抬頭仰望、綿延不絕的好漢坡,低頭觀看、無際遽然陡下的下坡傷膝路』
只能說馬拉邦山的步道,不是一直上坡就是一直下坡,讓你選都沒得選!
↑十分鐘後連集合場集合,全副武裝不帶水壺不帶步槍,遲到的倒大楣,禁假1個月!
↑好讚,又看到紅葉,一路上偶見好多轉紅的楓葉,山下的阿伯騙我,說還沒變色!我們一路上足跡是踏著轉成褐色的楓葉而行,可見這片楓樹林多茂密!
↑又來一株囉,不過樹身很高挑,只能往上拍,路上遊客駐足許久:讚!我說人們對繽紛的顏色很敏感,萬綠叢中一點紅一點紫,大家就會很驚喜,你說人們是不是很容易滿足呢!?
石門:
↓登山口至稜上石門一帶,昔為主戰場所在,現尚餘有日軍基地遺址,日人立有紀念碑稱「弔忠魂」。在馬那邦稜線上,有一帶窄稜,一邊是陡坡,一邊是斷崖,稜上具石當道,無法通過,以前原住民闢建獵路時,鑿了一道窄門,僅可擦身而過,俗稱「石門」。
↑石門隘口,由於登山前我有做功課,知道原住民如何利用石門隘口來殺日軍,請看以下這張圖↓。
↑這張圖寬度僅容一個人通過,當時原住民就是躲在石頭的兩旁,石頭的後面就是一個大斷崖,當日軍通過這個隘口時兩個原住民就合力把日軍推下斷崖,日軍當時在這邊損失慘重,想不到星期六當天我在這邊當起臨時的解說員,一堆遊客聽我講的津津有味,有的人還嚇的不敢走過去,以為是很恐怖的斷崖,真是有趣!!
↑這是天然形成的隘口,可不是人為剖開的或者地震震開的,是雨水長期滴落侵蝕而成,神奇吧!!
馬拉邦山人文史蹟-對抗異族、雪流漂杵 (節錄至林務局國家步道網站)
原住民與異族作生死決鬥的戰爭,由「得磨波耐社」酋長北都巴博為總指揮,事先他把參戰的各社群勇士,作了妥善的調配,整個作戰地區,包括馬那邦北稜的「小邦山」、「下馬那邦」、「上馬那邦山」及主峰「大崠」,小邦山到大崠之間,由「加里合灣社」年輕酋長接卡久因率族人負責,原南湖隘勇統治所的哨官柯山塘,率所部守在下馬那邦和上馬那邦之間的山腹上;北部的勇士,一半交給柯山塘指揮,一半駐在上馬那邦到主峰之間;蘇魯社在酋長杜魯哈率領下,負責封死敵軍可能逃走的路徑,馬那邦涉足人負責後勤支援。
敵我兩鈞相接,日軍以山炮等重型武器,轟擊義軍,我軍奮戰終日,終因武器劣而不敵。不過,由於戰況激烈,雙方損失極為慘重,我軍首領北都、柯山塘、接卡、杜魯、莫拉邦全部陣亡,有關社群的勇士,也傷亡殆盡,日軍則有官兵七十餘人戰死。
↑過了石門隘口不久後就準備要攻頂囉!!但是攻頂前必須先經過這一連串好漢坡的考驗,不過好像步道一直都是好漢坡耶!!看這綿延不絕的上坡路段就知道美景是用腳走出來的!!
↑登頂囉,人聲鼎沸很像菜市場一樣,我說我已經點了一份馬拉邦小火鍋,準備享用了!!山頂上煮麵的煮麵、煮火鍋的煮火鍋,真是熱鬧萬分!不過大家公德心還不賴,並沒有看到垃圾四溢的模樣!
↑後方就是聖稜線,這裡屬於一等三角點,所謂一等三角點就是視野可達46公里之遠,可見這裡展望佳,大壩尖山、雪山盡入眼底!美呆了、感動極了..今天天氣很好,所以沒有雲海,下個月我還要再來,要從北線上北線回,體驗不同風情!
↑連小妹妹都上來了,從上湖登山口抵達山頂大概只需一小時,但我們花了一個半小時,因為我很愛拍照,拍拍停停走走看看的,這樣才有趣,不然一直走路都留不下什麼回憶!
↑中華大學剛畢業不久的遊客,裡頭三個有親戚關係,大家竟然就在馬拉邦山上結為朋友,很巧妙不是嗎?就像上次我跟朋友去小琉球一樣,跟四個妹妹結為朋友,台灣人情真是不賴。
↑與剛結交不久的朋友來張大合照,別人以為我們是一夥,果然我們三個六年級生長的很年輕喔!哈..
認識馬拉邦歷史:(以下節錄至 林務局國家步道網站)
馬那邦(原名馬拉邦)古道,如以1880年代漢人開始入墾時間起算,迄今約有110年歷史,而這些古道的前身,主要是馬那邦社、武榮社、蘇魯社與細道邦社(seto ban)等北勢群泰雅族人作為社路、獵路所走出來,因此形成的年代更為久遠,其歷史價值也就更有意義。
馬那邦古道越嶺經細道邦,可南連北坑溪古道;經南湖、大湖,可北接鹿場連越嶺古道。在馬那邦山南、北向主稜上的古道,日治初期曾利用為隘勇路。民國40年代,山後的泰雅族人仍常越嶺而來,利用此古道進出,到60年代使漸絕跡。如今,除了登山路線所經之路段被保留下來以外,多已淹沒荒蔓草間了。
馬那邦山原本是泰雅族狩獵生存的場所。「乙未」割台前,墾民深入山區抱隘、焗腦、抽藤,只為了謀生。間或有所謂的登山、賞楓活動,但文獻無徵,無從查考。一直到日治初期,始有許多學者開風氣之先,前往山區從事人類學、考古學、植物學等學術調查活動。及至1930年代才有大湖當地青年大規模登上大崠(現今馬那邦山),登山、賞楓活動也慢慢開始了。
↑有看到隱約的紅褐色嗎,聽說那片是櫸木群,跟台灣山毛櫸是同科的但不同種,也一樣秋冬之際會變成紅黃色一般迷人喔,不過現在也是都掉光了。看到模糊的遠方,那是雪山喔,看的好遠喔!另一頭的山下則是蜿蜒不止的大安溪,肉魯要說:這裡太棒了!
↑後面這一塊石牌,好像是寫著:那邦山我諸地?我根本不知道啥意思?我說同學信翔,你的腿會不會張的太大了一點!你是在拉筋嗎?
↑台灣全記錄看太多了,還當眾親吻一等三角點,說實話還真頗有那種攻頂爽快的感覺!順帶跟大家介紹一下一等三角點跟二等三等有何不同?
三角點如何分等級?
簡單來說一等就是視野可達45公里,二等8公里,三等4公里,四等2公里,所以說一等三角點的視野是最遼闊最棒的,山岳三角點依其三角網的邊長分為一等、二等、三等、四等,一等三角點平均邊長為四十五公里,二等三角點平均邊長為八公里,三等三角點邊長為四公里,四等三角點邊長平均二公里(四等又稱為圖根點),所以山頂展望一等最遼闊良好,二等次之,三等又次,四等最差。 且三角點並非都設在山岳的最高點,都是設置於容易觀測的地方,所以很多三角點因此都在展望良好的山頂居多!台灣地區三角點計有五類,分別為陸地、地籍、森林、礦山、河川。
↑遠眺萬千崢嶸聖稜線,有看過聖稜的星空嗎?就是這個光喔!看了之後令人感動捏,不知此生何時才會有機會去挑戰縱走聖稜線!聽說冬季會看到對面山岳綿延不絕的皚皚白雪喔!
聖稜線簡介:
從大霸尖山到雪山,這一段在台灣山岳中有個名堂,叫「聖稜線」,由十幾座氣勢磅礡,扣人心弦的山峰組成,平均高度超越3600公尺(11,811英呎),全台各大山脈無出其右,所以冠以「聖稜」之名。
聖稜線通常是指雪山主峰以北至大壩尖山的這段稜線,不但構成雪山山脈的主要部分—雪山地壘,並因為崢嶸危岩、陡峻峭壁與連續的斷崖遍布稜脊不斷,形成許多獨有的地形景觀。其險峻難行,也是許多愛好自然的登山人士所魂牽夢縈的路線。
↑要準備吃午餐囉,今天準備的午餐是:肉鬆御飯團、肉鬆麵包、可樂果一包,礦泉水三瓶,有夠簡陋吧,沒關係,早就打定主意下山要去吃一頓好料的,所以中午暫時止餓一下就好囉。我說世界有夠小:竟然在這邊遇到我爸媽在台南的登山好友:余老師夫婦(已經退休)!真是有夠巧的,他們還塞了三粒五穀米粽子給我們吃,不過最後被我同學立武拿回家吃了。
遇到他們的時候,趕緊打電話給我爸嗎,我爸媽他們這時剛好在武陵農場遊玩,他們也說怎麼那麼嘟嘟好會遇到余老師。今天的馬拉邦山一整個有人情味和有趣,沿途大概跟不認識的三組人馬聊天、陸續跟30幾個不認識的山友互打招呼。連中午了打招呼還是說早,真是好笑,還遇到好多個外國人,馬拉邦山連外國人也愛!
↑我兩個同學直接坐在三角點上拍照,我覺得這樣好像對山神不敬,所以就改用這種姿勢拍張照。我們10:00開始由北線攀爬,11:30抵達峰頂,12:20離開山頂。在上面駐足五十分鐘,可惜這次沒有把雲海也一網打盡,但是這種好山當然要多來幾次囉,馬拉邦山有一位名人,攀爬一千次的馬拉邦山,粉厲害神奇吧!
下個月我跟馬拉邦山還有約會,這次要親身走過通往北線登山口的產業道路,希望有機會在馬拉邦山遇見雲海!意者報名。
交通資訊:
中山高苗栗交流道,接72快速道路抵達終點汶水,右轉往大湖方向直開,過了南湖國小後左轉岔路往馬拉邦山,即可以抵達第一停車場。
補充說明:
原來山頂之碑是寫著「馬那邦山戰諸地」,但是不明原因斷成兩截!
--
五穀肉粽真好吃啊...是你們自己不吃的喔
啥時還要去啊?...我先報名...
馬拉邦山真是不錯...
-
2樓
2樓頸推
是你偷偷拿回去,還我五穀粽!
下次去復興空廚吃飯讓你請,就這樣說定..
我看到一個北得拉曼神木群不賴耶!還有塔曼山..
要不要衝!等司馬庫斯回來後!
發現太多地方了!玩不完了.. - tainandamon 於 December 26, 2006 11:12 PM 回應 | 來源:124.10.115.218 | | 刪除 | 設為隱藏 | 回覆 | 檢舉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