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『十八角樓觀星月、風雲薈萃赤崁城』,宛如燈塔的中央風力塔有個調皮名稱-胡椒管,民國60年代前台南測候所周邊幾乎無高樓,站在這胡椒管(風力塔)上可遠眺30公里外的壽山、大岡山,而現在在府城民生綠園附近看到這白的純淨的風力塔,感覺就好像一座燈塔佇立在古都,好妙!

▲興建於1898年的國定古蹟『台南測候所』亦稱胡椒管、胡椒館、胡椒罐仔,昔日為觀測氣象的場所,適逢氣象台胡椒管111年週年紀念,這國定古蹟開放入內參觀,肉魯找了一個好天氣,把胡椒白塔、古都藍天、隱約月亮、和風鬼瓦、老榕樹影,五大景色一起給拍進去了,喜歡嗎?!

▲這張如果不講是在府城拍的,我想那一定是在墾丁!有沒有一點希臘藍白風情呢?


▲台南測候所就位於民生綠園斜對面、亦位於天壇的後方,往常只能在外面拍照,由於111週年紀念,所以特地開放入內參觀,肉魯趁著這好時機帶了烏茲衝鋒槍衝了進去!((好冷~~~))


▲不過活動在10/31(日)就結束囉,所以現在到胡椒管不開放啦,要吃麵沒有胡椒讓你倒啦!好冷喔~~


▲對面的教堂和胡椒管都是尖尖的頂端,到底誰是正牌的燈塔呢?!天氣正藍,月兒高高掛。


▲測候所的意思是日文漢字名詞,意思為『觀測氣候變化的場所』,日治初期台灣總共有台北台中台南恆春澎湖五個地方都有測候所,其中台北台南澎湖三座測候所都是同心圓的配置方式,而如今僅存台南。


▲位於天壇和台南測候所中間的一棟破舊老屋,屋前兩隻生鏽的地下壓水器看了就好有趣,目前看來似乎在整修中,以後會跟天壇測候所連成一器,這棟老屋還頗有古意的。


▲走近到台南測候所裡面會發現裡頭是一個環形的走道,前方這白白的圓柱體就是那風力塔的向下延伸。


▲測候所不僅僅是看氣象,還有觀測地震,這古董被封起來保存。


▲古老的鐘還有以前辦公的地方,現在展示著以前的氣象紀錄。


▲1953年的颱風警報,原來以前都這樣子寫。


▲幾乎沒有人進來參觀,肉魯就隨意的逛盡情的拍。


▲這圓形塔高達12公尺,而且塔身是下大上小,可惜這圓形塔無法爬上去,只能在一樓觀看內部結構。


▲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圓形塔。


▲還有胡椒管的模型,真想站在塔頂看府城,可惜不開放上去。


▲這就是通往風力塔二樓三樓的環形樓梯,右邊那張圖隱約可看見收縮的塔頂。


▲戶外整準備著下午三點要上演的活動,有三代合影、發放胡椒管明信片、宴客奉茶講古,不過肉魯下午有事,所以早上先來搶先看。


▲測候所對面正好有一顆大榕樹,從測候所看榕樹的角度還蠻清幽的。


▲台南測候所被稱為18角樓,有趣的是外面的水溝也是呈現18邊的造型喔,肉魯看到裡頭介紹後特地跑出來外面驗證所言是否屬實,果然有照片有真相。


▲18面扇形屋頂外部收頭都用鬼瓦裝飾,鬼瓦就是右邊中間那特別明顯漂亮的突出物,18條放射線分佈整齊往外延伸,真的很美,只是這個角度拍不出來。


▲肉魯造訪時胡椒管大門深鎖,原來是怕裡頭的東西被偷走,於是有人要參觀才會開放,人手不夠就會這樣啦,我看肉魯來這裡當義工好了,看看能不能讓我登塔圓夢。


▲夏天時外頭的南洋櫻會開的燦爛異常,和胡椒管及藍天形成夢境,這張圖中間那兩張椅子和桌子是真的喔,只有後方圖是用畫的。


▲這張是背光,所以藍天消逝無蹤,其實測候所很典雅,我挺喜歡的,如果有人入鏡那就更好啦!


▲隱藏在測候所小門上方的一個稅籍牌,被肉魯發現後,我就把相機拿高對準這塊牌子拍照,不然門太高了拍不到,想不到拍出來這麼懷舊。

帶回屬於自己的故事:
來到台南測候所可以細細品嚐建築之美,內行看門道,外行就看外觀,肉魯屬於外行的那一掛,最後再來談談台南測候所的小故事,原來1896年曾經有一個假測候所(其實是臨時測候所),現址的台南測候所是1898年才被選定籌建,而這塊土地舊時被稱為『鷲嶺台地』,這可是台南市區地勢最高的小山丘,哇..增廣見聞了,難怪這裡地勢感覺特別高,哈!

歡迎大家來天壇拜拜順道一遊胡椒管、喝奉茶乳霜奶茶、續遊吳園公會堂、意猶未盡續逛台灣文學館、體力不支者打道回府、年輕氣壯者續探孔廟府中商圈,這時候還有體力的人遊玩的人去跑操場好了,不然玩下去沒完沒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肉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7) 人氣()